“苏超”出圈,除了赢球,城市还能从一场比赛中赢得什么?
8月16日,常州队主场1:0战胜镇江队,摆脱“十三妹”之称,再掀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高潮。更让全民关注的是,双城文旅借赛事热点齐发力,文商旅体融合点燃消费热潮。赛场内健儿竞技,赛场外文旅“整活”,开赛以来,文商旅体联动,“苏超”接住了一波又一波“泼天的富贵”。数据显示,“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近380亿元,点亮了城市经济新的赛道。
当下,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和激活消费活力的新抓手,从北京、上海,到苏州、贵州等,各地积极探索业态融合发展,全面拉动消费提档升级。“文商旅体联动,应以打造大IP为中心来打造产业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态联动“苏超”频频“出圈”
自5月10日在镇江开赛以来,“苏超”13支代表队将足球踢出了“新花样”:发挥体育赛事引流和带动作用,推动赛事与文化、商务、旅游等领域融合,每一场赛事都能拉动城市消费。
其中,常州队与镇江队之战,双方在场外都做足了功课:当夜,常州全城同庆进球“零的突破”,不仅有无人机表演、帐篷音乐会开唱、文创产品热卖,还启幕“跟着苏超游常州”2025常州文化旅游节主场活动;镇江也紧抓热点,文化市集、演唱会等齐发力,并面向游客连推二波覆盖景点、文创、餐饮等的消费福利。而开赛以来,江苏全省各地都在充分发挥赛事撬动作用,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为一部影视剧奔赴一座城”……近年来,我国文商旅体联动不断扩大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在苏州,除了看“苏超”比赛,还可以逛园林、街区,买丝织品、文创等,感受江南的繁华。在上海影视乐园,游客可以走进国产电影《南京照相馆》拍摄地,参与沉浸式纪念抗战胜利主题活动。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内体育赛事与演唱会轮番登场,北京奥园City街、王府井大街等地集文创、美食等于一体,人流如织。而根据今年7月印发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北京力争到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个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也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北政法大学研究员、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党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了自发融合、倡导融合、机构融合和产业融合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日益迸发出蓬勃活力。“为了一场赛事、一场演艺奔赴一座城”的旅游方式越来越普遍。“村超”带动贵州榕江县的旅游产业实现显著增长;“苏超”带动了江苏多地的文旅消费;《长恨歌》《赳赳大秦》等演艺持续不断吸引游客到西安“打卡”。在这些场景中,特色文创、地方美食等商业业态成为文旅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以“IP”为核心打造新场景
今年7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启动了一场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纽带的“文商旅体融合活动”。活动以“网文IP之旅”为主题线路,将文化展演、商业消费、旅游体验与体育互动紧密结合,创新探索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北京经开区实践”。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其中繁星剧场推出沉浸式京剧体验活动,联动园区书店、文创市集及餐饮业态,构建起“观演+衍生品+餐饮”一站式文化消费模式,有效拉动了商圈人气和消费。
文商旅体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叠加,这需要各个业态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方能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在各业态有机融合中,“文”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影视、非遗、演艺、文创等是文商旅体中‘文’的组成部分,也是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内核动力’和‘桥梁纽带’,其发挥着符号再造、价值引领、情感寄托、精神抚慰等独特作用。”党雷表示,“文”的部分是无形的,看似“轻”,实则“重”。它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百姓情怀”,应当以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引,深刻地反映人的真实情感、命运遭际、价值追求,形成创新性、人文性文化产品,方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如今,文商旅体融合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消费不断涌现。对于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陈少峰也认为,业态创新需要以IP为驱动力。他建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创的融合,即“AI+IP”来重新开发文创、非遗、影视、旅游的业态,挖掘创意和内容体验的潜力,包括人工智能文化体验园,升级为“IP体验+IP衍生品”产业链,而非寻常的商品销售,从而实现轻资产运营。
严守版权关护航新赛道
在这个暑期的文化旅游中,河北秦皇岛是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在那里,有一座阿那亚礼堂,以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独特的海边景观和深厚的精神内涵备受游客追捧。但这一“网红打卡地”却引发了一场著作权官司。据悉,去年,该景点开发方发现,在河南某地出现一个类似的建筑,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近期,该案尘埃落定,被告被判拆除侵权建筑。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前,电视剧《武林外传》版权方曾指责浙江横店影视城打造的七侠主题景区及相关主题活动并未取得版权方任何形式的授权或许可,涉嫌侵犯了《武林外传》著作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从景观建筑、影视作品,到公开表演、沉浸式景区设计,甚至旅游纪念品、IP衍生产品等,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中,涉及的版权问题复杂多样,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化解。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无论是影视、非遗、演艺、文创等何种‘文’的创新形态,绝大部分都归之于版权保护的范畴。对于文商旅体经营主体来说,应当牢固树立版权意识,在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传播过程中,要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始终做到版权权属明确、授权链条清晰,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而通过版权多渠道授权,实现‘一鱼多吃’,获得优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雷表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秩序,引导文商旅体版权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扶持版权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构建版权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司法机关应严格版权侵权责任认定、依法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通过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市场主体、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能够形成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创新氛围和版权保护的新生态,从而激活经济活力。”他说。(
发表评论